2019年4月8日星期一

时政频道: 碰钉子,反倒碰出好点子(一线行走)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碰钉子,反倒碰出好点子(一线行走)
Apr 9th 2019, 00:00, by 姜 峰

  转变固有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习惯远非一朝一夕,要从点滴处激励和引导群众增强脱贫的主动性

  

  去年,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南京市六合区帮扶西宁市湟源县探索贫困户劳务输出、转移就业。谁成想:头天,40人从西宁到了南京;次日,就有15人不辞而别。

  找到时,盘算返乡的他们正在逛夫子庙,"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捎带手,把新发的铺盖卷也扛走了。

  "赔本也没赚吆喝",从六合选派到湟源的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宋建直言,"前期挨家征求贫困户意愿,并推出精准帮扶措施,比如因人定岗、组织培训、代缴社保、报销路费,哪知最后成形的事还是变了卦。"

  政策挺好,费的气力也不小,贫困户为啥还"落跑"?这个故事,我跟青海省其他州县的挂职扶贫干部聊起后,引起共鸣,且得知这绝非个案。

  要说,就业本是双向选择,签过合同到了用工单位又改主意的事儿也常有。再说,还有25人留下了,有的今年春节都没顾上回老家。

  但扶贫开发,目的是带动少数困难群众实现均衡发展,小康路上不掉队。政策好只是"立竿",效果好才能"见影",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好政策"碰了钉子",其背后的"病灶"还须对症下药。

  再访湟源,城关镇最热闹的街面上,新开了一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积分换物品"超市。这是宋建的点子:贫困户只要参加村里组织的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就能累积积分,并可到超市用积分免费兑换日用品;物品来自南京市六合区、西宁市湟源县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纳隆口村的郭明善成了全县贫困户"积分换物品"第一人。"有激励就有动力,参加政策学习老汉可积极",驻村第一书记史明娟说,"学着学着,老汉开始'撺掇'儿子外出务工,挣了钱,前阵儿刚把儿媳妇娶进门。"

  碰钉子,反倒碰出个好点子。西北欠发达地区相对闭塞保守、安土重迁,贫困人口大多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更缺乏走出去的视野和勇气,转变固有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习惯远非一朝一夕,亟待从点滴处激励和引导他们增强脱贫的主动性,扭转"等靠要"思想。

  积分换物品,既是帮扶,也在引导贫困户主动学政策、学技能。扶志又扶智,这样的好点子,不嫌多!从东部来的宋建,越来越接西北的地气,"已经有近百户贫困户参与了'积分换物品',很踊跃,今年计划向更多乡镇推广!"

  从西宁到南京的跨度有点大,那不妨慢慢做起,贫困户愿意走出家门闯市场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而转移就业也要继续搞。"播下一颗更宽广世界的种子",宋建说,"总有一天会挂果。"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9日 11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