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怎么上?"广袤大地是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清华大学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结合社会大课堂,让同学们走向基层、深入一线,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感受70年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感悟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效果如何?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一致认为,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只有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育人实效,更好助力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新时代青年应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筑起自己心中的'红旗渠';清华大学应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修筑好清华的'红旗渠';全校师生应继续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好中华民族的'红旗渠'而贡献自己的力量……"2019年农历春节前,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干部学院,清华大学社会实践赴林州支队的师生们开展了一次临时党课学习小组活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结合实践为师生们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寒假,清华大学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学校269个支队的2600余名师生围绕"壮阔70年"主题,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壮阔70年的发展历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广袤大地是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一致认为,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只有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育人实效,更好助力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感受壮阔历史,书写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1月22日至1月29日,由清华大学化工系、电机系、自动化系、社科学院和美术学院8名本科生组成的清华大学"壮阔70年"秦风新章支队,以"感受文化元素、探知文创发展"为主题,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寒假实践。
通过实践,支队成员不仅加深了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更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唯有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发现故事、讲好故事、传播故事,才能让中国深厚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更好地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自动化系2017级本科生任峻立说。
其他支队的同学们一样收获颇丰。福建南平支队对"三农问题"的根源进行探究;广西田阳支队仔细研读《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根据书中相关章节设计调研问卷;湖南长沙支队在橘子洲头开展党课小组学习活动,感受奋斗激情;还有一些实践支队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课学习小组,就地取材开展党建活动,因势利导进行入党动员……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一直以来,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入党?'参加完这次实践,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党员不是为自己谋求利益,而是要心系人民,在祖国的建设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生宋亚豪说。
另外还有200多名清华学子发挥专业特长,投身"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建设"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成为"荣誉村民",在乡村田野间展现新时代的青年担当,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理论、认知国情、砥砺情怀的重要载体,同学们穿梭于工厂矿山、行走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感受着70年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感悟着每一个人心中的中国梦,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道出了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都曾经或正在面临污染的困扰。如今,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有机会走出国门,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要把一个'负责任大国'直面挑战的担当,讲给世界各国的人听。"作为环境政策方向的博士生,张宇婷2019年寒假与10余名支队同学奔赴荷兰、比利时调研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并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一场有关中国环境治理经验的宣讲。
为了让演讲更生动形象,张宇婷阅读了几十篇西欧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论文,还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建设美丽中国"部分中英文的表述,做了满满几页纸的学习笔记,细细琢磨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原汁原味、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外国听众。
经过这次演讲与实践,张宇婷对自己的研究和青年人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环境保护事关人类未来,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新时代青年更要勇担时代大任。走出中国看世界、面向世界讲中国,我为能参与其中感到自豪。"
寒假期间,清华大学超过300名师生组成21支支队,前往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实践活动,并向世界各国青年讲述当代中国青年眼中的中国故事,介绍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道路,发出青年声音,助力民心相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电子系硕士生程宏在新加坡以"70年民企复兴路"为题,通过讲述亲身调研经历,展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水利系"兴水之利"实践支队前往马来西亚、老挝,调研中国水利"走出去"的发展状况,感受中资企业迎难而上、树立中国形象的魄力与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磊通过列数字、讲事实、谈见闻,介绍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伟大成就;"丝路新探"支队深入探索南非文化,并与南非青年进行深度人文交流。
"同学们把世界当家园、以全球为舞台,胸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青年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张磊说出了实践队成员的心声:"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同学立志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当代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明确未来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月17日至18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组织校内18名研究生前往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等单位开展"大国起飞"就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探索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传承航天精神,筑梦浩瀚寰宇。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实践过程让支队成员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航天人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勇气,以及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家国情怀。支队成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8级硕士生陈子龙说:"过去,大批清华学子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投身航天领域,奉献青春;今后,我们也将传承航天精神,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助力实现'航天梦'。"
为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华大学通过开展就业实践活动实现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引导,鼓励他们深入国家发展一线、行业前沿和基层社会,实现个人就业选择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需要的同频共振。今年寒假,超过1000名研究生前往各行业的重点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有的前往粤港澳大湾区,亲身体验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带来的巨大便利,有的走进各行业领军企业,调研"人工智能"的实际研究和应用,有的赶赴雄安,了解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发展情况……在实践中找准日后奋斗目标,坚定成才报国信念。
假期结束后,同学们满怀实践的收获,返回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感受壮阔历史、书写使命担当的体悟与思考已深深渗透到知与行当中,渗透到具体的行动与未来的志向中。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齐兴达说,"学校将社会实践打造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让同学们能够进入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坚定'四个自信',日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陈旭谈道,学校将继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2日 06 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