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星期一

时政频道: 北京: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北京: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Apr 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开栏的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反映各地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推波助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始终是"牛鼻子"所在。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够实现。由此发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也是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城市副中心

1月18日,在北京市级机关刚刚迁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城市副中心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后又亲切看望慰问北京市机关干部职工。

"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信心和决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对北京的巨大关怀,也为副中心勾勒出了前进航标。

牢记总书记对首都发展的期望与嘱托,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成为首都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心声。

在今年1月刚刚挂牌的北京市委大楼一楼大厅,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沙盘模型总是最能吸引第一次走进这幢大楼的人们——只见一片苍翠绿海中,两道金边勾勒出一个五角星的形状的绿心核心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一,城市绿心规划建设面积11.2平方公里,总绿化面积多达7.39平方公里。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介绍,近几年,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通州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其中,通州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进行着转型升级。

在百里长安街东端、国贸以东20公里,一个全新的CBD——运河商务区正在通州大运河畔加速崛起。未来,通州产业结构将瞄准"高精尖",由文化创意融合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组成。到2025年,通州计划建成符合副中心定位的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任务面前,北京市的认识精准而深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一茬地埋头苦干,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副中心,不留历史遗憾。

努力构建人才一体化发展基础

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北京市着力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8年第一次参加职称申报,就成功获评了正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大学的教授职称。41岁的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坦言,对在企业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公开遴选中心主任,已正式引进10位PI和4位技术中心主任。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科研人员"兼聘"的创新形式,使得首批94名兼聘科研人员落实到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无疑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

4月2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齐聚北京,共同谋划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计。这已经是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部际协调小组召开的第四次会议。这一天,"通(州)武(清)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成立。

"联合编制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领导和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协同创新、脱贫攻坚等大事要事,大力推动各类人才交流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小东表示,只有着力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才能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提供强大智力保障。

三年来,京津冀三地签订涵盖各领域协议45个,通武廊教育发展共同体、通武廊区域性医联体、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通武廊区域警务合作指挥平台相继启动。

今年,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将聚焦包括推进雄安新区人才集聚工程、冬奥人才发展工程、沿海临港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临空经济人才集聚工程和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在内的五大重点工程。

未来,京津冀三地还将共享海外人才联系网络,以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联合开展海外引才工作,在区域内打造创新、转化、推广全链条,共建共享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资源。

以高质量成果书写北京答卷

面对基础前沿领域孕育重大突破、交叉融合态势更加明显的科技发展大势,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答卷的破题之策也在于创新。

在中关村的策源地北京市海淀区,引领科技创新的信息行业和科研行业占地区经济比重一半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八成。

数字概念的背后,是高新技术逐渐融入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原本空旷无物的海淀公园里,市民群众如今能够坐上智能无人车游览公园,在亭子里和智能机器人对话、点歌、看新闻。2019年伊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公园在此落地,人们走出家门就能和当下最新科技亲密接触。

在"疏解"上攻坚突破,在"提升"上用功发力,在"协同"上主动作为。北京以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为主阵地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再次掀起了创新大潮,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领跑全国,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第一;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先后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国内首张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牌照,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

竞高世界,中国北京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首次获得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发现绿色高产高效作物育种新基因。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对全球500个城市进行了评价,北京蝉联全球第一。

高质量推动发展之路要往深里走、实里走,北京开始探索与世界接轨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今天,生命科学研究所、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吸引集聚了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厚植根基。(记者 董城 王远方 张景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