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时政频道: 红军烈士陵园的三代守护者:不忘党的恩情 守护烈士忠魂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红军烈士陵园的三代守护者:不忘党的恩情 守护烈士忠魂
Apr 5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央视网消息:王建刚,他从当过红小鬼的父亲手里接过扫把,清扫守护红军墓地30多年,当临近暮年身体不支时,又将扫把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我名字叫王建刚,今年六十七岁了,我几十年在陵园的打扫和守护,这我就要从我父亲说起。

  王建刚是四川通江县王坪村的村民,他的父亲曾是红军担架队的一员,亲眼目睹了很多战士伤重牺牲,亲手埋葬过烈士的遗体,与部队失散后,父亲就返乡以墓地为家,一生守护在牺牲的烈士身旁。老人家临终前叮嘱王建刚,不忘党的恩情,守护好烈士忠魂。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当时,他让我把他扶在陵园坐在台阶上,很严肃的对我说:孩子啊,我老了走不动了,你要跟上来,给他们扯扯草,扫扫叶子,他们是我们的大恩人,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要忘恩。

  王建刚把父亲的嘱托牢记心底,每天都要抽时间来墓地清扫,酷暑寒冬坚持30多年,就是打工时一只手、一只脚不慎伤残也没有间断。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雨天下雨我来扫,下半身一下子栽下去了,地板上全是水,打湿完了回去我家属说:哎呀,现在下雨你去扫的啥呀,脚手不方便。我说: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一定要给他们打扫清净,我心才安,通过一段时间她也就支持了。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王建刚见证了很多人和事,始终不改坚守陵园的初衷。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1982年的夏天,几十位老红军,来到那里站在碑前,齐声喊,兄弟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了。他们把酒水倒在墓碑前,接着一阵阵让人心碎的哭声,难舍难分。这种情况,使我更加坚定,所以说扫了这么多年。

  2012年的清明,散落在通江县23个乡镇的红军烈士遗骸集中迁移到王坪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时期的墓地旁边,又矗立起一万七千多块无字墓碑。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们是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是他们给我们创造的机遇,确实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换来的。把陵园好像当作自己的亲人,久而久之,好像不习惯,每隔几天,我就喊我的儿子把我送到陵园转,看一看,转一转,好像才感觉到放心了的那种感觉。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王建刚精心守护下的这座红军烈士陵园,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通江县王坪村村民 王建刚:你看我们这里的小孩子从小就要接受这种教育,每年的清明节入团,都要在这里祭拜先烈,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就把这里当成一块圣地,共同维护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每年的清明节,都要来这里祭拜,这是传统。

  武警四川总队巴中支队政委 李才儒:看着一块块墓碑,聆听一个个故事,我们感到非常震撼,深受触动,在缅怀红军烈士的同时,也是为了用红军精神,教育和激励我们的官兵。

  当地小学生 胡乐文:我应该感谢这些革命红军们,因为他们给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爱国、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几年,王建刚年纪大了,加上手脚残疾,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儿子又从他手里接过那把象征精神传承的扫把。像父亲叮嘱他一样,王建刚也在反复叮嘱他的儿子,我们一家三代守护的不仅仅是红军烈士的忠骨,也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崇礼向善的美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