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时政频道: “石头城”变迁记(中国纪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石头城"变迁记(中国纪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Apr 6th 2019, 00:00, by □ 李朝全

  浙江省长兴县风光

  浙江长兴县李家巷镇是闻名遐迩的"石头城"。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迎来了小镇的新生。

  李家巷是传统的工业乡镇,很早以前就是全国千强镇,支柱产业包括纺织、耐火、粉体业等。李家巷的粉体企业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2010年时达到鼎盛。粉体业原先是一个暴利行业,2000年,通过一台用一个拖拉机头带动的破碎机就可以进行矿石破碎加工,加一个料斗,一对夫妇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多的一年能挣20多万元。作为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2012年前,李家巷全镇35平方公里内,石粉企业就有235家,从业者近万人。但在光鲜的外表下,还有另一番景象:穿镇而过的104国道上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国道两侧不见绿树红花;人过一身灰、车走满身泥,白天不敢开窗,户外不敢晾衣……

  宁可GDP少一点,也不能再粉尘飞扬,这种想法逐渐成为了共识。李家巷掀起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关闭原有13家矿山中的10家,235家低小散的石粉厂重组成9家现代化、清洁化、环保化、矿企一体化的新型粉体企业。粉体企业重组后,能耗减少了近2万吨标煤,腾出土地1200亩,石料从原来的650万吨下降到200万吨。腾出的土地用来打造绿色工业发展平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重组后的9家粉体企业在政策倒逼、自身转型后焕发生机。更有一些项目,利用当地的粉体资源延伸产业链,生产终端产品,提高利用率和附加值。5年时间,石头城的经济便从一本灰色账本翻向了绿色账本。

  2011年9月,县里决定派金永良来李家巷当镇长。那时,县委下令要在全县范围内搞环境整治,将其作为工作主线。

  对粉体行业进行整治,几届县委都想做,但效果都不明显。矿山分红多,利润大,因此李家巷很多人都跟风做粉体企业,"钻进石头缝里很难拔出来",几十年都吃这碗饭。

  县委找准了点——产业结构是根,通过行政调整、行政命令的方式效果不大,必须采取革命性手段来治理,矿山、道路、粉尘的治理要三管齐下。最终,李家巷花了一年七个月,关掉了235家企业,矿山到期到量就停,改作旅游资源来开发。而后进行矿山复绿、厂房收购,至今"战斗"还在延续。

  停产后,镇里常来巡查,避免死灰复燃,保持高压的常态。有些小工业主,不想断了饭碗和财路,就跟政府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些人家偷偷地生产,政府检查人员来了,一发现就把马达拆掉,将设备调离,等政府的人一走,又把机器安上了。后来,政府拆掉了他们的生产厂房,接着是集中连片地征拆,同时以奖代补,挤压小厂的生存空间。

  2011年至2012年的集中整治末期,只剩下了5家企业未关。李家巷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家。金永良负责的是其中一个断腿的残疾人,名叫徐五一。徐五一不在李家巷过年,说是去收应收款了,打电话又不接。晚上10时金永良和派出所所长赶往安徽某地,住在他家房子对面,截住他,要带他回家,徐五一不肯回,说自己要在这里讨钱。金永良又跟他做工作,讲政策,又请他吃饭。晚上12时,三人一起去喝啤酒,徐五一敬了金永良一大满杯酒,说:喝完酒,明早8点就回去签字。

  早晨7时30分,徐五一打电话告诉金永良:"对不起,昨晚在家一宿没睡,企业就是我的命根子,镇长,这个字我不能签。"

  金永良派车去把徐五一接到自己办公室,说,"今天这个字,如果你不签,就别想出我办公室的门。"他又让徐五一的妈妈帮助做工作。他的妈妈是个深明大义的人。

  直到晚上,金永良讲遍了道理,徐五一才签了字。

  后来,金永良按照政策,在设备方面给他补了点钱,又通过残联给了他一些帮助。再后来,徐五一改做粉体销售,厂房也被收购了。

  关停粉体业对于地方的经济、政绩影响很大,涉及矿山粉体从业者1万人、年税收1亿元。整顿粉体行业对于政府而言无疑是一场刮骨疗毒。关闭粉体业也不是搞一刀切,而是以环评为抓手。无证的或证照不全的、批件不符的(比如预制厂搞粉体生产),这些都予以关闭。对于落后设备的淘汰,县里和乡镇都有奖励,希望其利用原厂房进行改造升级,"腾笼换鸟",从吃"石头饭"中解脱出来。这些关停的粉体企业有的转产,有的停产。之后,政府对104国道沿线,青草坞和集镇范围内的粉体企业的土地实行回购,打造工业走廊。土地能用则用,不能用则绿化,环境整治县镇两级总投入达到六七亿元。原有企业在自愿、合法前提下以产能组合的方式,进行了重组。有的搬迁去了外地,后被整改。有的利用原来的厂房进行升级,少数企业改行。第二水泥厂腾出来,引进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圣戈班公司,厂房仅需3人,搞石膏粉,为牙膏、化工、化妆品、航天等提供原材料。

  235家被关闭的粉体企业主后来大都认可了政府的决策,没有人到镇里反映问题,或为工资闹不愉快。大家都是"石头碰石头"——非常爽气,对党委政府的环境整治工作表示理解,大家对整治后环境的优化很欣慰。有一位村干部曾对金永良说:"镇长,现在我们可以睡到自然醒,而且能够听到鸟叫了。"

  金永良的父亲当过煤矿矿工,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下班回家,全身都是黑的,只有一双眼睛在动。现在鸟儿也回到李家巷了。

  通过粉体行业整治,打开李家巷这个长兴的东大门,喷水织机、烟囱、窨井盖、汽车维修、垃圾收购点、东大门环境等15项整治任务都顺利完成。

  李家巷工业园区是1999年兴建的,基础设施不完备,欠账多,水环境问题是园区主要问题。粉体整治告一段落,镇里就开始进行园区治水,将园区管网整理了一遍,又在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建起了两座由民间资本投资的中水回用站。铺设好雨污管网,安装了小小的流量计,用科技来治水。

  通过环境整治,老百姓对政府工作和净美家园建设给予了高度认可。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是镇干部固定的下村劳动时间,"四不"问题——老百姓对镇村干部不熟悉、不知道、不配合、不理解也多半是这样解决的。

  2017年长兴县来考核社会满意度,李家巷镇获得了第一名。陪同采访的长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月琴说,这些年,李家巷走过了一条从温饱到环保,再到文化保护的道路。生活富足了,李家巷人就抓起了环保;有了钱,环境保护好了,李家巷人又开始搞起了文化保护。

  青草坞村的鸳鸯龙就是李家巷的一个文化品牌。

  青草坞位于弁山西南麓。全村被弁山群峰环抱,中间平坦。太平天国时还是一个大草坞,青草茂盛,是太平军放牧军马的地方,故名。这里原本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矿山林立,搞得山体支离破碎,厂房连着住房。每天噪声喧天,灰尘飞扬。经过环境整治,青草坞完全换了一个新天地,其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鸳鸯龙就是其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

  鸳鸯龙是一种民间舞龙表演形式,原名双龙戏珠,常在农村喜庆节日演出。相传100多年前,青草坞村东临龙井山,西靠凤凰山,中有馒头山,整个地势像"龙凤戏珠",民间由此创编青草坞双龙。

  双龙一雌一雄,分别由 9个女性演员和9个男性演员表演,另加1名男性演龙珠,共19个舞龙者。龙身由布制成,绘满鳞片,龙头小巧,龙棍较短,舞时灵巧轻便。表演开始后,龙珠先出,在高台造型后翻跳下来,跑到舞台前方,将棍子在地上跺三下后,雌雄双龙从两边舞动上场,跟着龙珠跑阵,称为"双龙戏珠"。随后,龙珠进行绕阵、穿阵表演,或龙尾缠绕,龙头相碰,或龙头缠绕,龙尾甩动,代表雌雄双龙情深意切之意。最后,龙珠又出场,引领双龙表演,直至结束。

  青草坞双龙已传承到了第五代。2016年邀请了最有名的5位舞龙专家来进行论证,认为可以成为与长兴百叶龙齐名的文化品牌,由吴露生老师改编并改名为"鸳鸯龙"。2017年鸳鸯龙出访意大利,获得了很多赞誉,演员们都激动得哭了。他们非常敬业,脚肿得像馒头一样,还在坚持训练和表演。目前,鸳鸯龙正在申请省级非遗项目,下一步还要冲刺"山花奖"。金永良说,镇里为这条龙已成立了文化公司并注册了商标。

  鸳鸯龙演出团队到意大利访问时,在一家中餐店里正好遇到了一个吕山乡的人和一个泗安镇的人。那两位听说来的艺术团是长兴县李家巷镇青草坞村的,异常惊喜,同时又非常惊讶,问:"你们是李家巷人?你们李家巷不是吃石头饭的吗?怎么还有时间搞艺术表演呢?"

  在长兴人的印象里,李家巷的村民90%都是和石头打交道的。那时,大家都起早摸黑,每天起得很早,开着豪车,直接开上矿山去抢石头,怎么可能跟文化搭起边来?

  那两位身在异国的长兴老乡了解到李家巷近年来的巨变,都很兴奋,他们真没想到家乡环境变化这么大!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