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时政频道: 用真诚书写援藏情怀(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用真诚书写援藏情怀(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Apr 4th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姜晓丹

  "花姐,我们是看了你分享的照片,专程来鲁朗旅游的……"微博粉丝35万的黄细花,是广东省援藏干部,即使工作再忙,她也不会忘记在网络上"打广告"。

  "打广告"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打出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知名度。

  三年前,黄细花50岁;这个年纪的女干部来援藏,确属罕见。

  "刚来的时候,短发,很漂亮;现在人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这三年一直给黄细花开车的藏族汉子索郎江才描述对花姐的感情,"又'烦'又爱。'烦'的是工作起早贪黑,爱的是让这里大变样……"

  "我们来援藏,带来的不仅是物资,还有理念。"平日里,黄细花的车上都带着大垃圾袋,看到垃圾就要停车去捡,"藏族同胞很淳朴,要融入他们必须带着真心。"

  旅游讲究环境,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服务意识,黄细花时刻以身作则,感染着当地的居民,连路上碰到的藏族小孩都亲切地喊她"花姐"。

  自1994年起,广东省共有8批436名援藏干部前赴后继上高原,花姐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更多的故事,在鲁朗的全国援藏展览馆里呈现。

  下乡用的斗笠、高原登山杖、援藏干部日记……曾淑婷仔细看了展出的物品,"第六年了,有过纠结,但还是选择支持他。"

  原来,曾淑婷的丈夫沈明也是一名援藏干部,当初离开时,孩子还在上小学一年级,转眼间,就快上初中了,"儿子总问我,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一家人参加亲子活动,而我却不行,我只能安慰他,爸爸在帮助更多的人。"想起多年来与丈夫分隔两地,曾淑婷红了眼睛……

  援藏干部的付出,不仅在于个人,更有整个家庭对援藏事业的支持。今年第六年援藏的胡雄英颇有感慨,"我在这里只用专注工作;妻子工作家庭两边兼顾,常常报喜不报忧,更不容易。"

  20多年,17个省市,8批次援藏干部人才,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许许多多的人,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倾注心血,奉献智慧和热情,用真诚书写援藏情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4日 07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